English

一个电话与二十八万码洋

2000-09-1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李颖 我有话说

1998年某日,下午快下班的时候。一个电话打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读者服务部。对方称,自己姓李,内蒙古电力局(现内蒙古电力总公司)教育处干部,到上海出差在北京做短暂停留。他获悉人大社与其他两家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一套工商管理类培训教材,共13本,想打听一下人大社有无现货,如果有,他想订个几十套。接电话的是服务部的侯经理,由于电话里说不太清楚,且对方马上要启程去上海。事不容迟,侯经理二话没说,撂下电话便直奔对方下榻的宾馆而去。

侯经理的匆忙到来让刚撂下电话不久的李先生吃惊不小。通过交谈得知,内蒙古电力局准备举办工商管理培训班,需要大量教材。由于这13本教材中有11本是其他两家出版社出版的,人大社出版的只有两本,所以李先生已先与其他两家联系,双方都表示有合作的意向。至于人大社,李先生最初只打算订很少一部分货。但侯经理的登门拜访改变了李先生的主意。他没想到自己简单几句话、不多数额的订货意向竟会受到服务部领导的如此重视。于是他决定与侯经理签下订单,全部从人大社读者服务部进书,码洋高达28万!这大大出乎侯经理的意料,断未想到一个电话竟值28万。侯经理后来说,他当时哪里想到那么多,只是想着对方要书,就赶着去了。

这个电话是赚了大钱,但更多的电话却是赔钱的事。人大社读者服务部经常接到这样的求助电话:要书量特别少,多是一本两本,且多半是断档书,不容易找到。有时候为给人家找书,光是电话费都抵得上好几本书的价钱。但服务部却视服务为天职,乐此不疲。

去年4月初,一位叫陈小惠的广州海关干部,想买一本人大社出版的《德汉对照初级教程》以备不日出国之需,但跑遍广州包括外语学院内的大小外文书店,也一无所获,眼看离出国仅有5天工夫,她急得一筹莫展。情急之下,她通过北京114台查到人大社读者服务部的电话,请求服务部的工作人员帮忙。由于这本书出版于1997年,早已脱销,工作人员查遍了出版社和书店的书库以及该书责任编辑的小书橱,都一无所获。无奈之下,工作人员只得骑着自行车寻访北京城的其他书店,历尽艰辛,终于买到,然后又马上用特快专递寄出,使陈小惠在出国前及时拿到了书。后来陈小惠在感谢信中写道:“虽然我挂了几次电话,都是不同的声音接听,但他们的态度都很客气和蔼,并以最快的工作效率让我获得了这本书。想到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收到了这本书,我内心很感激。我就算再忙,也要写此信传真给你部领导,感谢你们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

人大出版社读者服务部良好的服务质量大名在外。于是,一些读者即使自己要买的书不是人大出版社出版的,也找到了人大社读者服务部的门下,读者服务部也总是竭尽所能满足他们的要求。1998年8月底的一天,离各高校开学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了。一大清早,读者服务部的苏经理接到某高校教材科一位姓刘的老师的电话,说是跑遍了北京市大大小小的书店,仍然有一种专业性很强、出版年限较早的教材缺10来本。他了解到这本书虽然不是人大社出版的,但作者是人民大学的教授,他希望人大社读者服务部能出面帮他从作者那里买到教材,以解燃眉之急。苏经理丝毫不敢怠慢,马上辗转打听到该教授的电话,与教授联系。哪知事不凑巧,教授到外地开会去了,几天后才能回来,但具体是几天,家人也不甚清楚。苏经理一面通过其他途径打听教材的踪影,一面不厌其烦地给教授家里挂电话,深怕错过了教授回家的时间。最后终于使刘老师赶在高校开学之前拿到了这十几本教材,刘老师说:“我一直负责教材采购供应工作,从来没有因为买不到教材而影响师生正常上课,这次要不是你们,真不知会怎样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